我们的作者,Dalton Maag 字体设计师 Julius Hui 最近结束了在伦敦总部的工作,回到香港。他将带来一系列在欧洲的观察和汉字字体设计的文章。我们也获得 Dalton Maag 授权将这些文章翻译为中文发布。原载于/ Original from: From Egypt to Dulwich, daltonmaag.com, 2013翻译/ Translation with permission: Emily Yang。Dalton Maag 授权翻译,请勿转载。
自十二月起,我每个周六都会在伦敦到处游逛,希望从中找到市内有趣的书店和其他跟字体相关的东西。回想起2008年,我在 Typophile 上读到过一篇 James Mosley 发表的评论,讨论到 William Caslon IV 著名的双线英式埃及体(2-Lines English Egyptian,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上第一套非衬线字体),以及字体设计师 Justin Howes 如何复刻了这套字体-或许说,这是 Howes 为多维茨画廊(Dulwich Picture Gallery)的侧门指示牌设计的英式埃及体诠释版本——H. W. Caslon 铸字厂倒闭八十年后,Howes 在九十年代末重新开办该鼎鼎大名的铸字厂,可惜他在没多久后,即2005年突然去世,自此 H. W. Caslon 再度沉没于历史海洋当中。那篇评论也自此一直保存在浏览器的收藏夹里。
五年后,我有幸来到伦敦。更幸运的是,多维茨就是我每天到办公室工作的必经之路。所以就在几个星期前,我特地乘火车到多维茨西站,再沿着 Gallery Road 走十五分钟,来到多维茨画廊。
Mosley 以及其他大多数字体历史学者,都相信该套埃及体与建筑有莫大渊源——他在《The Nymph and The Grot》一书中,和 Alan Bartram 的《Type Form》(字体形式)中都有提及。多维茨画廊的建筑是 John Soane 爵士所设计——Soane 是活跃于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的一位知名英国建筑师,他其中一项知名点就是爱在其建筑上使用无衬线体。这座画廊开幕于1817年,也正巧是 William Caslon IV 推出双线英式埃及体的时间。有着这几个充分理由,Howes 这个 Caslon 迷决意为多维茨画廊里重制这套英式埃及体也就不出为奇了。
我们没办法知道多维茨画廊为什么只让 Howes 设计西面侧入口指示牌。于我来说,这个侧入口的指示牌与整个环境融合得非常好。而事实上,最初的英式埃及体只是 W. Caslon IV 的实验,所以我们并不奇怪该埃及体的字母间距并不协调。Howes 也为字母本身的造形和内部空间进行了改进,并保留了奇怪而有趣的细节,比如大写 G。标点和数字也是 Howes 自行设计的,这些拙拙的小细节(奇怪的 A 和逗号,别扭的数字设计)加起来就为画廊制成了这一块充满趣味的指示牌。
话说回来,这字体的使用效果像极 Gill Sans。有人说这种 Caslon 风格启发了 Johnston Sans,我们也知道 Johnston Sans 启发了 Gill Sans,个中关系著实耐人寻味。若果再深入考究,这又会是一个有趣故事了。另外,我们极受欢迎的 Effra 字体也是受双线英式埃及体启发-而当然,我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。
Justi | Dalton Maag |